在廊坊,正畸牙VS上颌窦
时间:2021-06-03 15:19
对于拔牙矫治患者,间隙的关闭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每1mm的移动,都耗费了正畸医生无尽的心血,可是当牙根进入上颌窦以后呢,这颗需要移动的牙齿还动的了吗?
上颌窦底指上颌窦的底壁,由上颌骨牙槽突和部分硬腭骨质构成,与上颌后牙牙根关系密切。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解剖位置临近,窦腔气化形成的牙槽骨凹陷可在相邻牙齿或磨牙的牙根之间延伸,增加了口腔临床诊疗操作的风险。
在上颌窦底极低,上颌后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底的情况下,移动牙齿通过上颌窦将是极具挑战的难题之一。进入上颌窦底的牙根是否能在正畸力作用下发生预期移动以及可能伴发的不良反应,都是临床医师在制定正畸治疗计划之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科室胡洪英同学运用CBCT数据,在准确评估上颌窦底与牙根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上颌窦底与正畸牙齿移动的相互影响。
(1)在研究中,首先对上颌窦底与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上颌窦底与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解剖学关系
A. 0级,上颌第一磨牙根未进入上颌窦底壁; B. 1级,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底壁,进入深度小于牙根长度1/4;C. 2级,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底壁,进入深度大于牙根长度1/4,但小于牙根长度1/3;D. 3级,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底壁,进入深度大于牙根长度1/3,但小于牙根长度1/2;E. 4级,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底壁,进入深度大于牙根长度1/2。
(2)通过对正畸前后图像的重建、配准发现,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均发生了大于2mm的有效移动,且各牙根之间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3)正畸治疗后,仅少数患者(11.90%)出现牙根吸收,且以轻度吸收为主,未见重度吸收病例。

相关阅读